毛主席哈哈大笑:这帮美国人总算开窍了。沮丧与绝望下的开窍

发布时间: 2024-12-19 09:46:17 | 作者: 情感咨询|

  凌晨四点,两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冲入机场,停在了早已等候多时的波音客机旁边。

  车上,走下了一位黑衣、黑帽、黑皮鞋、超大墨镜的神秘人物,在保镖的簇拥下,匆忙登机。

  这是四张典型的东方面孔,他们赫然穿着整齐的中山装,胸口上,还挂着醒目的毛章。

  他们是谁,为何需要在异国他乡等候美国人?他们不知道中美尚未建交,正处于敌对状态吗?那位神秘的黑衣人,究竟又是什么来头?

  曾经的老大哥苏联,不顾我国一再忍让,悍然出动边防军入侵珍宝岛,我军被迫自卫反击,双方发生冲突。

  冲突的规模不大,就开了两次火,但国与国之间友谊的小船,却与开火的次数关系不大。

  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出于保卫疆土、抵抗入侵的考虑,中央委托四大元帅研究我国新的战略关系,尤其是中美苏之间的三角关系。

  元帅们认为:相比较而言,当前的美苏矛盾要大于中苏矛盾,因此,适当地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争取更多回旋的余地,能更好地对抗实力丰沛雄厚的苏联。。

  不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却不是普通人交朋友。而且,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地反对美国帝国主义活动,声讨美帝扩大侵略战争的罪行。

  1969年12月,我驻波兰大使馆收到了一份请柬,邀请使馆的同志们参加当地的一个时装展览。

  那个平日里即便迎头碰上,也被当作空气的美国驻波兰大使,竟一直在盯着我国大使。

  在中国大使接过信件后,美国大使又表达了一下迫切,希望中国大使尽快向国内报告,希望能得到回音。

  对越南的战争,本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但越南人极其顽强,美国怎么打都打不赢,他们深陷战争泥潭无法自拔。

  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美国人吃不消了,外部,苏联虎视眈眈;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经济都有崩溃的可能。

  1969年,尼克松上台了,他提出了自己的外交设想,在这个外交设想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破冰中美关系。

  这是个一石二鸟的设想,中美关系一旦破冰,美国人对越战的注意力就会转移,而苏联阵营的实力势必会大幅削弱。

  1970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毛主席身边站着的,不是其他的国家领导人,而是一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是想放一个试探气球。触动触动美国的感觉神经。”毛主席笑着说。

  可尼克松根本理解不了毛主席的含蓄,他甚至将其曲解为:毛主席拒绝与他见面。

  “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样的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去。”——尼克松在《时代》杂志的声明

  中国派出了代表团参赛,希望在比赛过程中,民间先接触下美国代表团,用小球转动大球。

  他大声问有没有翻译,但一车中国人见闯进来了个“美帝”,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应对。

  科恩很高兴,他是庄则栋的粉丝,对这位三届单打冠军十分佩服,两个人聊得很投机。

  到达赛场后,各路记者看出中国人和美国人谈笑风生,便拿起照相机一阵猛拍,有关报道很快上便了日本各大媒体的。

  礼尚往来,科恩找了件挂有美国乒协纪念章的运动服,回赠给庄则栋,顺利地又占了一回。

  美国代表团副领队哈里森来到中国驻地,直言不讳:中美两国运动员如此友好,是不是考虑美国访问中国啊?

  毛主席接到消息后哈哈大笑,说这帮美国人总算是开窍了,这个庄则栋,不打球打得好,还很会外交嘛。

  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一点一位美国总统见过毛主席,尼克松也发憷,万一毛主席不好打交道,他不就在整个世界面前出了洋相吗?

  反复权衡之后,尼克松派出他的得力助手——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先来个秘密探访。

  700年前,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怀着对东方的向往,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他为自己惊险、传奇、精彩的历程写了一本书,叫《马可·波罗游记》

  基辛格给波罗行动路线日开始,他将访问越南西贡、泰国曼谷、印度新德里和巴基斯坦堡。

  当时的巴基斯坦领导人叫叶海亚·汗,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与美国的关系也不错。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抵达堡,叶海亚为其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晚宴。

  叶海亚一看情况,马上宣布:堡的天气太热了,影响了基辛格特使的健康,带他到总统别墅好好休息吧。

  在空荡荡的总统别墅里,叶海亚哈哈大笑,他知道,此时的基辛格,已经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基辛格确实被送到了别墅,不过,在精心打扮一番之后,他又悄悄溜出了别墅,一路奔向了查克拉拉军用机场。

  必须要说的是,无论是基辛格,还是叶海亚,他们都是真正的演技派,他们为中美关系,用精湛的演技,瞒住了全世界。

  飞机上的基辛格很兴奋,他笑容满面,与我国政府派出的四位经验比较丰富的外交官一一握手寒暄。

  这个见惯了大场面的外交家,从接机开始,一直到钓鱼台国宾馆,在不停地冒冷汗。

  他经过的路上,到处是鲜红的“打倒美帝国主义”;他下榻的宾馆里,还是“打倒美帝国主义”;他拿起报纸,又是“打倒美帝国主义”。

  好在周总理知道了这个事情,通知撤掉了标语,要不然,基辛格的冷汗,还得冒两天。

  “哪里哪里,咱们中国一点也不神秘嘛,你们熟悉了就不神秘了。”周总理又幽默,又友善。

  美方认为,是中国主动邀请尼克松访华的;而我方则认为,是尼克松自己想要访华,我们没邀请。

  毕竟,他们是偷偷出来秘密拜访,48小时必须按原计划返回堡,若无法达成一致,波罗行动,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于是,双方最终确定,用来替代“邀请”的语言是:获悉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愿望。

  美国时间1971年7月15日晚七点半,尼克松发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演说,他念了一份公告。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公告》内容节选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和美国翻开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新历程。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