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履职只为民生底线的司法守护——最高人民法院以高质量审判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综述

发布时间: 2024-07-18 04:33:06 | 作者: 挽回爱情服务|

  穿梭在大街小巷,载着食客满满的期待,胜诉后的小蒙清楚自己再也不会“被个体户”了。

  今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判断外卖小哥等与平台企业是不是真的存在劳动关系”,让“2021年度中国社会法十大影响力事例”之一的“新业态劳动者被个体户案”再次引起关注。这一案件,为司法实践回应新型用工模式中的新问题提供了生动范本。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用三个“事关”道出对就业工作的深切牵挂。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最高法始终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关心关注就业问题,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湖北的深冬,温度逐渐走低。为追回劳务费,小阳和10名工友多次讨要,不得已于1月23日来到湖北省英山县人民法院起诉。

  当天,英山法院立案庭开启“绿色通道”当场立案,并迅速分流至速裁团队。下午,经过速裁法官的组织协调和释法析理,这11起劳务合同纠纷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成功达成调解协议。

  欠薪,社会治理的一大顽疾。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施行4年来,最高法切实落实这一条例,推动各级法院充分的发挥简易程序和小额速裁机制功能,降低诉讼成本,快审快结,全方面提升欠薪案件审判质效。

  为确保“真金白银”落到劳动者的口袋里,最高法加大涉欠薪案件执行工作力度,推进各级法院畅通“绿色通道”,充分运用“总对总”“点对点”查控系统,强化线上线下财产调查工作,进一步推进交叉执行,有很大效果预防权力、关系、人情干扰,遏制滥用执行权乃至执行腐败问题。

  2023年,全国法院共执结涉农民工工资案件9.1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1.77亿元。

  近年来,为更加公正高效化解“薪”结,深化劳动争议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最高法会同中华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总对总”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机制,通过“法院﹢工会”“法院﹢人社”,促推大量劳动争议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前端——

  天山脚下,新疆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自治区总工会合作,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等主体权益保障力度。

  淮河岸上,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总工会会签《关于建立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通报会商机制、诉调对接机制、司法建议与工会监督衔接机制、合作共建机制,共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长江中游,湖北省“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县级以上工会调解组织全面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截至今年5月底,人社部门、工会已有1.98万余家调解组织、3.4万名以上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累计诉前调解劳动争议112.39万件,调解成功92.3万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3.5%。

  今年1月,最高法先后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人社部等联合印发《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交流会商会会议纪要》和《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法院围绕劳动领域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工作,完善定期会商机制,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畅通调解、仲裁与诉讼、执行衔接渠道,积极履行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切实提升劳动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目前,诉至法院三分之一以上的劳动争议通过诉前调解方式解决,不收取当事人费用,劳动争议解决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最高法立案庭负责人告诉记者。

  公司与不负有保密义务普通员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是否侵犯了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

  研发人员辞职后拒不与公司办理工作交接手续,是否应该赔偿由此带来的公司损失?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最高法发布6个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提供司法指引。案例一经发布,官方新媒体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

  2023年以来,最高法联合人社部等多次发布典型案例。除了上述6个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还有13个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以及6个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推动全社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曾向本报记者表示,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可以有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形成合理诉讼预期,培养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自觉守法用法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普法价值。

  在发布典型案例之外,今年2月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的人民法院案例库,也是最高法统一裁判尺度、引导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如纳入案例库的“隐形加班案”——李某诉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案,审理法院明确以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确保劳动者不因弹性工时和远程劳动的工作模式而被区别对待,保障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和获得劳动报酬权,为解决网络时代具有普遍性的劳动争议新问题提供范本。

  记者了解到,目前劳动人事争议案例已经入库43个,涉及确认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竞业限制、追索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等多个方面。

  除了充分运用案例库,通过“法答网”平台及时解答下级法院案件审判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促进统一法律适用,也是最高法抓实保障就业工作的抓手。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对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享有选择权?”

  近日,最高法发布法答网精选答问(第六批),其中一个问题涉及劳动合同争议,也是法答网精选答问发布以来第3个涉劳动者权益的问题。

  对此,最高法民一庭法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答复。该答复明确了在劳动者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负有强制缔约义务,劳动者具有单方选择权的裁判规则,为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撑起了法律“保护伞”。

  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伤保险待遇、超龄劳动者保护、经济补偿、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截至目前,最高法已答复劳动争议问题33个,及时有效指导全国法院加强劳动者权益司法保障,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我国,“超龄劳动者”的概念并不陌生。据最高法统计,超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每年约5万件涉及工伤认定、社保缴纳等的劳动争议诉至法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随着最高法工作报告内容的迅速传播,致力于解决我国超龄劳动者面临明显问题的“5号司法建议”,受到社会瞩目。

  目前,人社部已采纳该司法建议,正在积极地推进明确超龄劳动者劳动基准适合使用的范围和标准、加强超龄劳动者工伤保障、完善养老保险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保障“老有所为”。

  为提醒企业落实好劳动法律和法规,或纠正其违法劳动用工行为,工会及相关单位所适用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被简称为“一函两书”。

  今年3月,最高法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一函两书”工作的通知》。

  根据这一文件,人民法院和工会将探索建立双向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司法建议与工会监督衔接机制,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可以商请人民法院派员开展业务指导,提升工会依法开展劳动法律监督的能力水平。据了解,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总工会与同级法院建立了协作机制。

  “协同推进‘一函两书’工作,有利于人民法院立足专业优势,与工会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提升协作质效,推动劳动法律和法规贯彻执行,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最高法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每年也会对‘一函两书’实施情况做总结和通报。”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表示。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劳动争议仲裁前置。“仲裁前置”能够充分的发挥调解和仲裁的作用,有利于劳动争议在最初阶段予以化解、及时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如2023年,上海仲裁机构受理案件20.7万件,法院一审案件收案2万件,起诉率降至10%以下。

  但实践中,一旦仲裁与司法的理念和标准不统一,反而轻易造成纠纷解决周期延长。

  2022年,最高法联合人社部印发《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建立裁审信息比对制度”试点工作,目前已在上海、福建、山东等地展开。

  “法院、仲裁机构通过裁审信息比对,分析裁审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有利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促使更多案件在仲裁阶段解决。”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表示。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开展合规整改,让合乎条件、能挽救的涉案企业重获新生,有利于从源头保障劳动者就业、减少劳动争议。

  在一起纺织印染企业环境污染案中,涉案企业因超标排污多次被罚,又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半停业状态,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会同环保部门促其合规整改、更新环保设备,全面复工复产后,产值同比增长显著,几近压垮企业的债务基本清偿。

  “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因经营管理不当触犯法律,公司制作经营难以为继。只有保住企业,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劳动者‘饭碗’才保得住、端得稳,民生才能保障好。”最高法刑二庭负责人表示。

  新时代新征程,在担当促进高质量就业工作新使命的道路上,最高法将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砥砺奋进、贡献力量。

  “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在航天员“回家”时,这些关键节点信息指令的发出,说明我们研发的定向仪系列新产品精准发现了航天员位置。

  我们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壁画。许多壁画已经存在上千年,经过时间的磨砺,如今它们的模样往往是“千疮百孔”。面对这些脆弱的文物,既要做好保护,又要做好“医治”,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航天技术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从遥远的太空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从提升农业效率到改进环境监视测定技术,从优化交通出行到革新医疗技术,航天科技正以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的方式,

  囿于时间与空间,遥感影像通常只能捕捉到部分信息。科研人需要通过这些信息去反演一个全过程模态,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但这其实就是很困难的。

  “我们的车铣复合机床经过你们优化后,性能有了很大提升,销量同比增长30%。”日前,在浙江省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赵小刚兴致勃勃地带着浙江省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一边参观,

  7月15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北京成立。在《桥梁工程——从浅海走向深海》报告中,张喜刚透露,针对未来单跨1500米的斜拉桥和3000米左右的悬索桥,相关团队已开始研究适用于水深接近100米的新型复合技术。

  7月10日,记者从中国湖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李林教授团队和中国香港李氏集团Sun Crops农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尼日利亚花生复兴计划”合作协议。

  一种可能在早期地球浅水区繁衍生息的复杂微生物,可能是今天所有生命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为了像Martin一样探索LUCA的生活方式,Moody研究小组追踪了350种细菌和350种古细菌的57个“标记”基因,以构建一棵生命树。

  如果你还徘徊在专业选择的边缘,不知该“选择”或“逃离”哪些专业,不妨来了解一下,新质生产力如何给专业赋能。”对于“选择高校还是选专业”这个考生填报志愿的老问题,林万龙建议,行业头部高校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更稳妥的选择。

  15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在香港圆满通过卫星在轨技术验收评审和地面系统最终技术验收评审,这标志着亚太6E通信卫星完成在轨测试,正式投入运营。

  今年4月16日,风云三号G星已在轨工作整整一年了。它先后捕捉到“玛娃”“泰利”等台风系统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在2023年以来的一些气象监测中精准监测大气三维精细结构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数据。

  “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钻头,其实很不简单,它是西南石油大学校史馆的镇馆之宝,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装备制造的发展历史。”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说,学校着力推动能源报国网络育人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层次地融合,叫响了能源报国网络育人品牌。

  当前,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发生意外并不可怕,如果运动场馆配备应有的急救设施,或能转危为安。近年来,跟着社会治理效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的提升,在各类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越来越常见。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正面临着重大挑战。砖瓦的出现、钢材的使用、混凝土的兴起引领了土木工程的前三次飞跃,钱七虎院士表示,第四次飞跃则以土木工程建造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全面交叉融合创新为标志。

  白皮书提出,构建大模型安全政府监管、生态培育、企业自律、人才教育培训、测试验证“五维一体”的治理框架。宣言呼吁,推动制定和采纳具有广泛国际共识的人工智能的伦理指南与规范,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防止其被误用、滥用或恶用。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技术进步所驱动的产业升级,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产品或服务形态变化的业务升级;二是产品价值的跃升。国有资本应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对基础研究来投资;和企业合作,对应用技术的转化进行投资。

  田间试验结果为,与当地常规土壤管理技术相比,黑土健康增粮关键技术能提高土壤有机质0.2~0.3个百分点,化肥减量10%~20%,使作物增产8%~15%。目前,该系列技术推广面积已达300万亩,辐射带动800万亩,为黑土地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奠定基础。

  归国途中,他致信美国布朗大学罗恩·丘尔教授,深情写道:“那个名为中国的国家是我的祖国。”理由如此郑重,以至在颠簸的远洋轮船上,正受病痛之苦的应崇福,字迹依旧工整,不忍有一丝潦草。

  该研究首次构建了规模最大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为深入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并为临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提供了科学方案。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和重大决策部署。白皮书指出,为筑牢海洋生态屏障,中国对海洋生态保护重点区域作出系统安排,优先将生物多样性维护、海岸防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海岸侵蚀等生态极脆弱区划入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