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德破土发芽,到走向全国,经过30多年的实践传承,“四下基层”制度已深深扎根于闽东大地,成为宁德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传家宝”。
深入基层,沉到一线。近年来,宁德两级法院坚持用好这一“传家宝”,不断寻思路、谋发展,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生所向问题。
“法官,我一定把拖欠的工资都兑现了。”4月19日,蕉城法院三都海上巡回法庭,随着老李等5人成功拿回被拖欠的工资,调解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闽东山海交融,多元的地域文化使得治理愈加复杂。高峰时期,宁德市有近60万人从事海上养殖及关联产业,而三都海域,就是典型的“海洋牧场”。
早在2001年,随着海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因债权债务、渔排迁移、海域相邻权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蕉城法院就在三都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海上巡回法庭。此后20多年,“人随案走,服务靠前”的便民审判模式在这里成为常态。
2022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三都海上巡回法庭在经历4次迭代后,创新性地将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层次地融合,通过引入5G技术,实现让海岛群众在线参与全业务诉讼服务,从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法庭成立以来,办结各类纠纷1652件,调解矛盾纠纷380余起,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
而这正是宁德法院大力传承“四下基层”,擘画司法为民“枫”景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宁德法院常态化开展“访百企、进千户、听民声、解民忧”活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法官们进乡村、入农户、走企业、访代表,听民声、接地气、化矛盾、解纠纷。“一线工作法”赋予了“四下基层”在宁德法院新的时代内涵。
屏南法院创新“司法夜调”工作机制,利用午间、夜间等时段为群众组织调解,在“8小时”外为群众解决纠纷;周宁法院创新日常“义诊”,提前“约诊”、法官“坐诊”、综合“会诊”、上门“巡诊”的解纷“五诊疗法”,为矛盾纠纷一次性解决提供新解法;柘荣法院精心打造“全域诉非联动半小时服务网”,为群众司法需求提供快速响应机制;霞浦法院在七星海上社区设立“七星诉非联动工作站”,主动嵌入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为霞浦县溪南镇“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经验典型贡献法院力量。
此外,宁德法院还创新开展“宁人息事”无讼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05个村(社区)实现“诉服村村通”,“四下基层”不断向网上延伸,司法便民网越织越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法官,这个处理结果我很满意,我愿意息诉息访。”2月2日,信访人老陈签下调解协议。
此前不久,小陈因一起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其父老陈认为,孩子的意外与所属公司有一定关联。因与该公司就补偿金额协商未果,老陈自此走上信访之路。
福安法院与福安市委政法委、信访局等7个部门联合,一次又一次深入老陈家中,与他面对面沟通疏导,耐心解释有关法律规定。最终,在春节前,老陈与该公司达成和解。
“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针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的涉诉信访问题,宁德法院坚持“来信必批,有信必复”,完善了领导干部包案接访、院领导接访日、中层领导轮流值班接访等制度,拓宽诉求反映渠道。
在寿宁与周宁两县交界的“大业坑”国有林场,因林权证交叉重叠、界限及地名不统一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两县三村间积怨颇深,给案件审理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和压力。
“坐在办公的地方,案件永远化解不了,要处理问题,就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2023年5月,宁德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林松涛带队对该案发起新一轮攻坚,他们把“会场”搬到争议点“现场”,联合林业等部门实地勘验、调查取证,掌握一手准确信息,分析各方当事人争议点和经济利益预期,尽最大努力平息案涉群众之间的纷争。
汗水浸湿了衣服,也慢慢融化了三个村群众心中的“坚冰”。经过一次次析理、协商、疏导,2023年6月23日,各方当事人最终形成搁置林地权属争议、维持山林管护现状,促进乡村发展增效、生态森林固碳增汇的共识。原告撤回起诉,这起近33年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统计,2023年,宁德法院院庭长公开接访587批826人次,化解初信初访221件,开展专项行动,联动处置、走访约谈,实质化解积案27件,辖区涉诉信访量逐年平稳下降,最大限度实现“就地吸附信访”“就地化解纠纷”。从福鼎法院推出“六入村居”工作法,到霞浦法院建立健全“四门四访”群众工作机制;从古田法院设立“晨巡晚议”诉非联动工作室,再到寿宁法院创新“三网化讼”工作机制……纵观全市,一个个接地气、冒热气的工作法都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
“把心贴近人民,把信访变成信任。宁德法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担当。”省人大代表吴明评价道。
“这份法治体检报告帮我们精准找到了风险漏洞,让我们经营更规范,创业更安心。”近日,一公司代理人向宁德中院东侨巡回法庭法官致谢。
2023年3月,该庭办理了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案涉公司用工需求量大,新入职员工小王的工伤保险还未办妥,就发生了工伤事故,后双方因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
这样的“失误”是个案,还是企业都会存在的问题?如何下好先手棋,带领企业加强合规建设?对此,宁德中院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调研中,我们得知,工伤保险、社会保险、异地就医未报备等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东侨巡回法庭庭长彭祖斌说。
如何通过解剖一起案例进而推动完全解决一类问题?宁德法院从个案分析、类案提炼到实地调研,先后深入348家企业、园区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把脉问诊”。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出具法治体检报告36份,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6条,为企业、重点产业“找漏洞”“治未病”。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处理问题。近年来,宁德法院执源治理成效明显,8个基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数减少。但调研中同时发现,2021年以来,宁德法院受理的首次执行完毕案件中,小于1万元的执行完毕案件量占总量的54.07%。究其根本,在于内部立审执衔接不畅。
为解决这一问题,宁德中院调研课题组深入分析问题,充分研讨论证,归纳实践经验,提炼解决措施,出台《关于逐步优化立审执协调运行加强裁判文书可执行性的操作指引》,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制度,实现执行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转变。这一制度得到省高院的肯定,并在全省法院推广。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宁德中院还围绕逐步加强案件审理期限管理、推动破产事务高效办理、构建“海上枫桥”司法协作机制等出台文件、完善制度,推动调查研究从“纸上”落到“地上”。据统计,2023年,宁德法院共开展专题调研119场次,梳理明显问题90个,形成调查研究课题53个。
“宁德法院坚持把心贴近人民,把‘四下基层’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作为答好为民服务考题的重要抓手,在‘下’中服务群众、密切干群关系,在‘下’中贴近民心,为群众纾困解忧。我们将不断丰富发展‘四下基层’工作机制,以实干求实绩,为奋力谱写宁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宁德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镇说。
这项计划经济实惠且可行,将使人们能保护最濒危的物种免于灭绝,为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保障。这些“保护要务区”,其实非常接近目前已在受保护的区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们很容易被纳入现有保护区,或较容易找到其他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
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系尤力教授团队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首次在强相互作用的室温里德堡气体中,观测到了持续稳定的“时间晶体”信号。
超导体因巨大应用潜力非常关注,寻找新型高温超导体是科学界孜孜以求的目标。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系赵俊教授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除了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嫦娥六号十足的“国际范儿”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塑形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铸魂则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繁荣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7日,西北首个集风、光、储、充、放及客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充电示范中心正式投运并对外运营。
优良的早稻品种,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稳定双季稻生产具备极其重大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近日举行现场观摩研讨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与种业公司对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届全国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开发出一系列基因编辑、代谢调控、网络优化的工具,可以从不同层面来修饰、调控底盘细胞的性能。2023年,基于嗜盐菌的开发利用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对业界的贡献,国际代谢工程学会授予陈国强“国际代谢工程奖”。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6倍。
目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数字育种、智慧农机、智慧农场等数字化生产模式遍地开花;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工匠型人才。工匠型人才需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还应具备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理解、使用、交互和创新等数字素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牢牢抓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在航天员“回家”时,这些关键节点信息指令的发出,说明我们研发的定向仪系列新产品精准发现了航天员位置。
我们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壁画。许多壁画已经存在上千年,经过时间的磨砺,如今它们的模样往往是“千疮百孔”。面对这些脆弱的文物,既要做好保护,又要做好“医治”,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航天技术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从遥远的太空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从提升农业效率到改进环境监视测定技术,从优化交通出行到革新医疗技术,航天科技正以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的方式,
囿于时间与空间,遥感影像通常只能捕捉到部分信息。科研人需要通过这些信息去反演一个全过程模态,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但这其实就是很困难的。
“我们的车铣复合机床经过你们优化后,性能有了很大提升,销量同比增长30%。”日前,在浙江省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赵小刚兴致勃勃地带着浙江省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一边参观,
7月15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北京成立。在《桥梁工程——从浅海走向深海》报告中,张喜刚透露,针对未来单跨1500米的斜拉桥和3000米左右的悬索桥,相关团队已开始研究适用于水深接近100米的新型复合技术。
7月10日,记者从中国湖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李林教授团队和中国香港李氏集团Sun Crops农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尼日利亚花生复兴计划”合作协议。
一种可能在早期地球浅水区繁衍生息的复杂微生物,可能是今天所有生命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为了像Martin一样探索LUCA的生活方式,Moody研究小组追踪了350种细菌和350种古细菌的57个“标记”基因,以构建一棵生命树。